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风建设

2024-05-10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风建设

学院坚持“以科研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力学思想,坚持把学风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为有效调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积及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宗旨,从2002年3月起,实行了“导生制”,即利用学院研究生资源,对学习困难生进行重点帮教;2002年下学期又启动“党员带动工程”,即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学习困难生共同进步,全院上下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风建设

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建设成果

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完成的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80多项,项目经费约计700万元,完成部级以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十五”“十一五”及“863”攻关约计35项,获省部级以下奖励2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有些项目达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出版专著16部,国家通编教材9部,2004年至2009年本专业教职工撰写论文有300篇以上,在国内核心刊物、国际会议、国际刊物上发表的约250篇以上,确立了该院在岩土工程、环境水文地质、边坡工程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的学术地位。

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有教职工76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5名,博士(后)18名。200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专家顾金才聘为我院教授。学院已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设有本科专业6个:地质工程、土木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学科: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环境工程6个硕士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考试资格和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河南省精品课程有:“土力学”、“岩动学”、“地下水动力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师资力量

4.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的教学工作

土木与交通学院历来重视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逐步确立了教研室管理对口专业教学的工作模式,使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得到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工程力学教研室于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教研室,2004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研室。《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力学》等3门课程分别于1996年、2000年、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优秀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1994年),《土力学》(1996年)、《材料力学》(1995年,1997年)、《建筑材料》(1999年)、《混凝土结构》(2000年)、《理论力学》(2001年)等6门课程被评为学院优秀课程。2004年根据学院统一部署,完成了所属3个本科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工作。2005年学院立项建设《材料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等3门精品课程。4人获得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次获得河南省讲课竞赛二等奖,11人次获得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二等奖。2004-2009年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2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 土木与交通学院历来重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完善与改革,特别是1997年以来,不断总结课程体系改革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合并重复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打通专业基础理论、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等方法优化课程教学体系,逐步确立了各专业的特色教学方向,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道路。使新办专业与原有专业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成为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学科群。在土木工程专业历年开设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和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方向选修系列课程教学经验基础上,开办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和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土木工程为核心的土建交通类学科群。不仅优化了专业设置,避免了扩招后同一专业招生数量过多带来的就业分流难、压力大的问题,也使教学师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办学效益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